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社會熱評
搜 索
曾政:為就業『被考研』傷不起的何止學歷
2017-03-07 08:57:34 來源:荊楚網  作者:曾政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前不久,2017年考研初試成績陸續公布,此次報考人數首次破200萬。根據中國高校傳媒聯盟的調查數據顯示,來自300多所高校850人的被調查群體中,76.71%的受訪者表示已參加過研究生考試或打算考研。事實上,自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高校畢業生逐年增加。由於獲得大學教育的人數增加,本科學歷者越來越多,其競爭力自然下降,進而追求更高學歷。(3月6日《中國青年報》)

  考研人數再創新高,宣告考研規模拐點的期待落空,一時間各方面臨『學歷恐慌』:多數公司把學歷當作『硬指標』,畢業生視學歷為『敲門磚』,部分學校更是作為『風向標』。愈演愈烈的考研熱造成學歷貶值,而學歷貶值又加劇考研需求,形成學歷『越考越不值錢、越不值錢越要考』的惡性循環。

  如果學歷與能力、素質具有一致性,那麼學歷貶值整體教育水平的提高所帶來的良性降低,折射出教育機會平等的實現。然而,就業導向催生的考研更像是應試教育,由『香餑餑』變成求職『必備乾糧』的學歷,究竟還剩下多少含金量?

  在高校擴招之前,考研無疑是畢業生自我深造的不二之選。隨著就業凜冬來臨,不少畢業生將考研當成避風港,等學成之時迎來就業的『春天』。現如今,非但就業環境沒有明顯好轉,考研反倒成為無法回避的道路。從自由選擇到『被考研』,初衷已經悄然轉變。之所以如此,既是受『唯學歷論』的導向驅使,也是被區別對待的薪酬和評價體系綁架所致。倘若考研不再重視實質,一味地重視學歷高低較量,不就等同於讓高校淪為畢業生『工廠』,讓學識變成了『明碼標價』的數據?實際上,功利性的考研的影響遠不止學歷貶值,更多的還有人纔資源的浪費。誰學歷高就錄取誰,看似是畢業生、用人單位、高校的各取所需,實則不過是工具性的實用主義,無益於培樹高素質人纔,更不用說培樹工匠精神了。

  對企業來說,唯學歷選纔是短視的。忽視人纔素質、能力培養是對市場競爭力長線失守。從不少成功的企業家出身來看,企業發展的引航人不乏學歷低、學識高的,通過學歷將其拒之門外顯然是企業發展的損失,更是人纔資源的流失;對高校來說,學歷導向的人纔輸出是跑偏的。高校大可不必受制於用人導向而過分擔心學生出路,著眼於考研率、就業率數據上的光鮮是反映了自身教學水平的不自信,甚至會造成人纔挖掘、學術探索等方面的斷層;作為畢業生,為謀出路的考研是功利的。很多考生沒有想清楚為什麼考研,缺乏未來整體規劃。考研的動力多來自於家庭期待、同輩影響還有社會壓力,以至於考研結束後為投入與收益不成正比而懊悔??這種『賠了功夫又折時間』的選擇纔更加傷不起。

  稿源:荊楚網

  作者:曾政

責任編輯: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