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材?壞教材?
第一次看到《珍愛生命》這套書時,韓雪梅說,『仿佛看到了希望。』
在那之前,她是一名推廣科學教育的公益從業人員。突然有一天,她得知自己學校的女學生被一位老師強奸了;過了一陣子,她的朋友,一位體育老師告訴她,自己三年級的兒子被初中生性侵了。
讓她不解的是,女生父母覺得這事『太丟人了』;體育老師怕傷害兒子,選擇忍氣吞聲,最終全家離開了北京。
『沒有獨立價值觀的支橕,被人侵犯時,孩子會因為恐懼而喪失反抗的意志。而如果無法正視自己的身體,破除對性的羞恥感,就容易覺得被性侵纔恥辱。』韓雪梅一度認為,現在的人們更缺乏的,是價值觀。
因此,當她看到《珍愛生命》大段篇幅講平等獨立、尊重他人、作決定以及性不可恥的內容時,認定了『這是一本好教材』。
但她帶著教材走進學校,又發現自己想得太美了。
『老師,為什麼電視劇裡剛出生的孩子渾身都冒血,他會疼嗎?』
『為什麼非要男女結婚啊?我和女同學不能在一起嗎?』她自己6歲的女兒也問道。
這些問題讓韓雪梅想到了自己。小時候,母親會因為『為什麼要和爸爸一個被窩』的問題給她白眼,得到性知識的唯一場所是村頭的公共廁所——在那裡,姐姐們會聊些『大人的事』。快40年過去了,很多性教育的問題仍然沒有改變。
針對教材『太直白』『下流』的質疑,編寫《珍愛生命》的北師大兒童性教育課題組回應稱,『當一個孩子遭受性侵害,他連什麼地方被觸摸都描述不清楚,如何得到有效保護?』
這也正是韓雪梅的擔心。她知道,有小女孩曾反復遭遇父親性侵,但每次和媽媽哭訴,只會說『爸爸打我』『爸爸弄疼我』,這樣的表述長時間得不到重視。
有家長選擇只告訴孩子哪裡不能碰,這種做法反而令很多專家擔心。中國性學會青少年性教育專委會委員、深圳性學會會長陶林覺得,孩子是一張白紙,給予規范、嚴肅的性知識,他們就會以科學的態度面對;遮遮掩掩、一知半解反而勾起好奇,再加上媒體、網絡上鋪天蓋地的性信息,纔可能誘發危險的嘗試。
陶林在初中組織性知識科普大賽,結果,臺上的學生嚴肅地搶答、思考,臺下的成年人反而偷笑、議論,想歪的並不是孩子。
韓雪梅的實踐中,絕大多數孩子也都嚴謹而輕松地對待性教育課程。
3月10日下午,北京同心實驗小學的性教育課照常開始。五年級一班班主任盧新晨要開講『月經和遺精』。
『女孩子第二性征最顯著的標志是什麼?』
瞬間,十幾只小手舉起來,『腋毛!』『錯了,再想想。』『是月經!』
面對『你們誰見過帶血的衛生巾』的問題,十幾個女生毫不猶豫地舉起了手;而當盧老師將衛生巾畫在黑板上時,後排的一個男生笑著大喊,『老師,你這也畫得太丑了!』
『月經是很正常的,不髒,不惡心,我們應該怎麼看待它?』當盧新晨問出這句話時,孩子們整齊地大喊出了:『不怕!』
韓雪梅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如果是首次上課,聽到『陰莖』『陰道』這些詞時,一年級的孩子能齊刷刷地讀出來,反倒是五年級的孩子可能會低頭翻書,甚至有孩子課前跑來問老師,這節課的內容是不是不能講。
『我們要幫孩子樹立起科學的觀念,性的知識和生病、排泄一樣,都是正常生理反應,不值得羞恥,這纔能幫助他們樹立正確三觀。』北京林業大學副教授、性學家方剛表示,北師大《珍愛生命》讀本在這方面並無不妥。整體上看,『是小學階段最好的性教育讀本』。
韓雪梅6歲的女兒也是這套讀本的忠實讀者。讀完整整11本書,孩子最好奇的問題是,『媽媽,那麼小的子宮怎麼能裝下這麼大的我啊。』
她沒預料到網友認為讀本會帶壞孩子。當有16年性教育經驗的一線講師胡萍指責《珍愛生命》盲目模仿西方,脫離實踐,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是『隱性性傷害』的時候,韓雪梅被氣得啜泣,一晚上睡不著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