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第一塊手表誕生於19世紀初,具體時間說法不一。它的主人有人說是拿破侖的皇後,有人說是拿破侖的妹妹,不論其真相如何,手表已經伴隨人類走過了200多年。
中國人大約在清末開始使用鍾表,建國前及建國初期只能佩戴外國品牌手表。1955年第一塊國產手表誕生於天津,從此以後國產表走進了中國人的生活。一位退休老人向記者講述了他與手表的故事:這位老人1958年參加工作,1964年買了人生第一塊手表『上海手表』,1972年買了一塊瑞士表,那時候叫『英格』。當時買瑞士表很費勁,亨得利表店在地壇公園發號,很多人排大隊,拿到號的人纔能去店裡買表。而到今天,手表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物,無論買什麼表都不再是難事。
手表可粗略分為機械表和電子表,超薄、陀飛輪、三問、萬年歷等凝結著人類智慧結晶的功能,將手表推上了機械制造的巔峰。高檔機械表超越了簡單計時功能,成為一種文化、一種生活方式。而電子類手表隨著科技的發展,也被賦予了藍牙、通訊、心率測量、運動監控等機械表難以企及的功能,很受人們歡迎。
今天,人們對手表的選擇餘地可以說海闊天空。那麼中國人對手表的選擇有怎樣的偏好呢?2015年,人民網曾發起一項『2015國人購表習慣調查』,有近10萬網友參與,其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人購表有85.36%的人選擇機械表,80.87%的人首選瑞士品牌,而最看重的購表因素,排名前兩位的分別是品牌(佔34.83%)和機芯(佔26.31%)。
『傍名牌』又出新套路!一些企業去瑞士注冊個商標,然後使用日本或其他國家生產的機芯,在國內一些電商網站上就堂而皇之地打出『瑞士表』的招牌進行售賣。
近期,《法制日報》記者在接到消費者反映後,從電商平臺上隨機抽取了44個品牌作為樣本進行調查,並聯系瑞士鍾表工業聯合會進行鑒定。最終,只有一個品牌被明確認定是瑞士原產表,有11個品牌被確認為『假冒瑞士表』。
值得注意的是,在44個品牌中,有36家都在瑞士聯邦知識產權局注冊了商標,其中有18家在宣傳網頁上描繪了動人的品牌故事,最早甚至可追溯到15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