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社會萬象
搜 索
共享電動車進高校存安全隱患 學校:探索合理管理方式
2017-03-27 08:27:11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共享自行車進高校已不是什麼稀奇事,但在最近,中國傳媒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的不少學生發現,校園裡新增了新的共享交通工作——共享電動車。相較自行車,電動車車身重、行駛速度快,用戶如不具備一定駕駛能力,容易發生交通事故。那麼,在人口密度大、道路狹窄的校園內,學生騎行共享電動車是否存安全隱患?學生如在騎行中出事故,應由誰擔責?學校是否會對共享電動車進行管理?北京青年報記者進行了探訪和調查。

  探訪

  校內外擺滿共享電動車學生騎行有安全隱患

  日前,北青報記者來到中國傳媒大學進行探訪。學校的圖書館、教學樓、學生宿捨等地方都擺有幾輛共享電動車。這些電動車有熒光綠、橙色兩種顏色,車座後面貼著二維碼牌,車尾部掛有牌照。

  用戶用手機掃描二維碼,注冊賬號、填寫身份證、拍攝人臉照片後交229元押金就可使用車。頁面顯示,電動車采取時間、公裡數雙重計價的方法計算,0.1元/分鍾加上0.18/公裡,最低收費2元1次。

  上、下學是學生們使用共享交通工具的高峰時期。中午11點半,北青報記者在該校西門看到,兩個女生騎著共享電動車從校內出來,有一個女孩的車後座還搭載了一個女生,兩人騎向校外的女生宿捨中藍公寓。下午1點15分,學生們都趕往教學樓上課,學校主乾道白楊路上的機動車行駛區域內,擠滿了汽車、共享車,顯得十分擁擠,稍不留意,就有可能出現擠碰。

  『你看,白楊路的機動車行駛區域加上兩旁的人行道大概只有8米寬,特別窄。騎自行車還好,騎電動車就危險多了。』中傳一位學生說,他剛開始看到共享電動車時十分好奇,掃碼下載過APP,但擔心安全就未實際使用過。

  北青報記者觀察發現,該款共享電動車顯示屏上只顯示電量,沒有時速顯示。依據《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規定,電動自行車設計最高時速不得超過20公裡。由於沒有時速提示,學生騎行時需自行控制好速度,不宜在擁擠的校園內騎行過快。

  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副主任、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佔領長期關注共享車問題。他認為,相較自行車,電動車速度快、車身重,使用者不熟練或不經常騎的話,騎行會有安全隱患。『共享電動車的使用是沒有門檻的,只要裝上相應軟件交上押金就可以。不排除有人根本不會騎電動車而使用電動車,這比較危險。』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