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公務員考試面試季的到來,公考培訓進入新一輪忙碌期。
一旦通過筆試,進入面試,為增加『成公』籌碼,不少考生會選擇報名參加公考面試培訓。這也讓公考面試培訓市場成為培訓機構逐利的新戰場,甚至催生出『天價』面試培訓班。
面對公考面試培訓市場的『瘋狂』,業內人士指出,非理性的公考培訓市場亟須規范與監管。考生不應寄希望於短訓速成。
很多能力應在大學階段培養
兩年前參加公考面試集訓的情景,安徽阜陽市阜南縣公務員劉曼(化名)至今記憶猶新。
2015年6月9日,在安徽阜陽的一個酒店裡,應屆大學畢業生劉曼開始了八天九夜的公考面試培訓。
在當年的安徽省公務員考試中,劉曼的筆試成績在報考該職位的考生中位列第一,但是與後面考生的分數並未拉開差距。因此面試成為十分關鍵的一環。
『我性格很內向,當眾講話容易緊張、怯場。』為在短期內迅速提高面試能力,雖然覺得『肉疼』,當時面試經驗為零的劉曼還是花費17800元參加了公考面試培訓班。
『吃住都在酒店,除了吃飯和睡覺幾乎都在訓練。』劉曼如此描述那段應考生活。
她和同期的考生們被分在一個班次,大課以四五十人為單位集中授課,小課以七人為單位分組模擬訓練,由專門的老師帶領。
八天培訓帶給劉曼最大的感受就是『膽子大了』『更有自信了』。
『開始每次上課都提心吊膽,害怕抽到自己答題,後來掌握了一些「套路」,再加上反復練習,就沒那麼緊張了。』劉曼告訴記者,順利通過面試成為公務員後,她曾與新晉同事進行過交流。她發現,即使沒參加面試培訓,考生通常在面試前也會搜集一些『面試秘籍』,而這些技巧與培訓班上老師的講授異曲同工。
『面試中需要的能力,其實應該是在大學階段培養的,但是很多人在這方面確實沒能得到鍛煉,只好寄希望靠社會培訓「補短板」。』劉曼向記者坦承,『價格確實太貴了,不過很多考生根本沒得選。』
價格貴的培訓班並不一定效果就『神奇』
同樣是公考面試輔導班,為什麼不同的班次會出現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的價格差異,而課程效果的差別又主要在哪裡?
曾經專門負責公考面試小課培訓的老師張苗(化名)看來,價格貴的培訓班並不一定效果就『神奇』,最大的變量仍是考生自己。
她向記者透露,大部分公考面試的培訓教師並沒有參加公考面試的實戰經驗,教學內容都是通過公司培訓獲得的。對於收費高低的差異,她解釋說,價格高的班次,授課時間更長,老師教學經驗會更豐富,而且一般價格高的都是『包過班』。
張苗所說的『包過班』,正是公考面試輔導班中備受爭議的所在。這類天價『包過班』往往承諾『不過退款』,然而近年來,『交錢容易退費難』『退款條款繁瑣』等考生退費受阻的報道一直屢見報端。
張苗認為,公考面試短訓班主要在禮儀、氣場和表現力方面培養考生的應考意識,通過反復模擬練習,讓考生克服緊張心理。但是最關鍵的還是要看考生日常的積累,以及能否內化於心、靈活運用。
在某培訓機構為考生提供的講義教材上,記者看到,面試題目被分成了六大類,分別有相應的答題模板。比如,社會現象類題目,主要從背景、影響、原因、對策幾方面分析回答。
『考官並不喜歡「套路」,對於培訓痕跡過於明顯的考生會有反感。』在北京做公務員的張鑫,曾當過一次國家公務員考試面試的記錄員,那次經歷讓他感到,公務員面試時最重要的就是展現真實的自己,而不是模板化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