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焦點新聞
搜 索
醫院產科分娩量井噴 多家醫院『搶』在校助產專業生
2017-03-28 14:09:50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李夢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學生考取『兩證』纔能獨立工作

  目前,助產士專業學生和醫院都面臨一個尷尬的局面:助產士沒有獨立的學科體系,掛靠在護理系下,學生要考取護士執業資格證、助產士證後纔能獨立工作,中間存在一年緩衝期,在某種程度上不能馬上緩解醫院的用人壓力。

  北京衛生職業學院護理系主任孫桂榮介紹,按照相關規定,助產士專業學生要先通過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達到在醫院工作滿一年後或接生多少例的要求後纔能報考助產士資格證。考到助產證後,學生纔能獨立工作。孫桂榮認為,助產士學生考助產證前還要考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而護理在學生的工作中只佔一點比例。另外,學生工作一年纔能考助產士證,中間有個周期。

  不過,助產士學生培養周期長也受影響於助產士的職業屬性。孫桂榮說,如今,高齡高危產婦越來越多,對助產士的專業能力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在產婦生產時,助產士不止是負責接生,還要密切留意產婦、嬰兒情況,如遇緊急情況,助產士要有獨立的判斷能力,敏捷的思維能力。

  這就要求學生除學習基本護理知識外,還要花大力氣學產科、婦科、兒科等多方面專業知識。『學生用大一一年學產科,大二上學期學兒科、外科,大二下學期學婦科,大三去醫院實習八個月。』孫桂榮說,除了本校專職教師外,學校還邀請具有專業資質的醫生、助產士講授專業課。

  專家觀點

  專家建議建立獨立助產士培養體系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中央委員、首都醫科大學副校長王松靈建議,我國要建立獨立的助產士高等醫學教育學科人纔培養體系,提高助產士教育的質量,實現母嬰工作的供給側改革。

  在接受北青報記者采訪時,王松靈表示,二孩政策的實施使我國的助產士需求量增大,人員供給存在『斷崖』,需要引起注意。此外,助產士的培養體系也存在問題。『我國86.4%的助產士最高學歷為大專及以下,原來是以中專為主,現在是大專,另外,這個專業一直放在護理系下。』王松靈說,助產士專業性強,不是簡單接生,要具備婦科、產科、兒科、護理四項知識,放在護理系下不能有效提昇這個專業的專業性。

  王松靈舉例,在國外,助產士專業有從本科到碩、博的獨立教學體系和職稱體系,屬於高等醫學教育。對此,王松靈建議,國內可以借鑒國外經驗,建立獨立的助產士學科專業,改變現有的助產士專業教育從屬於護理學科的被動局面,改變現有助產專業和婦幼專業起點低的問題,在醫學院校、護理學院等設立本科起點的助產士專業,積極開展助產士專業碩士學位教育項目。

  王松靈還透露,首都醫科大學正在申請助產士本科專業,如被批准的話,今年就可招生。

  供圖/北京衛生職業學院

首頁  上一頁  [1]  [2]  [3] 

責任編輯: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