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職業的人
腰肌勞損的機理有差別
吳鶴春醫生告訴錢報記者:『腰肌的質量就是它的工作能力,以及對負荷的承受能力。打個比方,我們的肌肉就像工廠裡的工人,100份的工作,10個人去做,每個人做10份,正常時間內,並不感到勞累,這是健康人群的情況,但在腰肌勞損的情況下就不同了。』
第一種,有200份的工作,15個人去做,每人做13份,時間稍長,就會感到勞累,這些情況常見於運動員、民工之類負荷較大的人員,這類腰肌勞損,合理的休息就能得到緩解。
第二種,工作量沒有增加,還是100份,但工作時間太長,10個人有的太累消極怠工,相當於只有7個人在工作,每人做14份,那負荷就會很大,很累,這些情況常見於白領、財務、IT、司機等久坐的工作人員,通過理療、按摩,放松肌肉,平時適度鍛煉,就能恢復。
第三種,工作量稍稍減輕,只有80份,但工作人員要麼怠工,要麼被裁員,相當於只有5個人在工作,每人做16份,那就乾得很累,也堅持不了太長時間,這些情況常見於長期臥床、過於瘦弱的、產婦或老年人,肌肉都有不同程度的萎縮,不要說負荷重量工作,連正常的姿勢如站立、行走都困難。
在吳鶴春醫生看來,除了因勞累引起的腰肌勞損是通過靜養休息能緩解外,現代人更多的腰肌勞損是部分腰肌的消極怠工所致,因此關鍵的治療是需要適當的鍛煉,提高腰肌的質量,有足夠的抗負荷能力,也就不容易勞損了。
責任編輯:楊雪
圖片新聞
熱點新聞
圖片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