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探、蹲守、潛伏、臥底、拍照……這些影視片中的情節似乎很遙遠,可在現實世界中,間諜真的有可能就在我們身邊,對我國家安全利益造成了嚴重危害。
醒目導游從蛛絲馬跡發現疑點,揭開『地質勘查隊』真面目,及時舉報後獲獎勵;大學生軍迷網上答疑收報酬被盯上,接任務後偽造機密忽悠對方被識破,果斷舉報最終順利脫困。這些看上去很像劇本橋段,但確確實實是發生在老百姓身邊的較量。近日,國家安全機關公布最新真實案例,並從竊密方式、滲透策反手法和渠道方面揭秘目前境外間諜情報機關慣用手段。
最新案例
山頂空地上的神秘『地質勘探隊』
一群神秘人自稱是在山裡尋找地熱資源的勘探隊,但他們詭異的行為和人員構成卻引起了導游老張的懷疑和警惕,考慮再三後,老張撥打了一個舉報電話……
『勘探隊』引起導游警惕
老張是我國南方某城市的一名導游,旺季時帶團旅游,淡季時便開著自己的小型面包車幫別人拉貨掙點勞務費。
2016年3月9日,在給朋友送貨期間,老張坐在駕駛室裡休息,一名中年女子站在車窗外說要租車。當時正值旅游淡季,老張正好也想多聯系一些租車的生意。雙方很快就在價格上達成了一致。當天下午2時,老張按照事先說好的時間和地點,來到一家酒店門前,接了六七個人上車。
隨後,按照對方的指引,老張駕車駛向了遠離市區的山裡。半路上忽然下起了大雨,山路崎嶇泥濘,中途好幾次需要大家下來幫忙推車纔能夠繼續前行。直到大約半小時後,面包車行駛至山頂的一片空地處,看到一輛已經停在那裡的大貨車纔停車。面包車上的人開始從大貨車上往下卸貨。
據貨車司機描述,現場除了一條可過人的通道外,大大小小的箱子共有20多個,還有一個雨篷蓋在發電機上。
從業多年,老張知道,不打探客人的隱私是對職業司機的基本要求。但是憑借社會經驗,對於這些人的身份,他也有一些自己的分析判斷:『對方有可能是搞學術研究的地質勘探隊。』出於好奇心,老張刻意關注了對方的交流,就在這時,一個意外的發現讓他察覺到情況似乎有些不太尋常。
『其中有幾個人好像不是中國人。』老張說,對於這些人的來意,他和貨車司機私下裡進行了溝通,貨車司機已經跟隨這些人在山裡工作了4天,也跟他們簡單地聊過,對方稱在山裡勘測的目的是為了尋找地熱資源。
但對於這種解釋,老張卻並不認可,自己作為本地人,從來沒聽說過這裡有溫泉資源,況且就算有,為什麼是外國人來勘探?更令人不解的是,如果外國的勘探隊在我國從事科研工作,按理說,應該與本地的相關部門聯系,而不是自己獨立行動。
正因為此,老張愈發警惕起來。他留意到這些人是一個很默契的團隊,做事有條不紊,分工有序。
臨時更換路線進行試探
身為本地人,老張知道在這座山裡有一條鐵路,據說是專門運送軍用物資的,而且距離這裡1公裡左右,還有一個軍事基地。『對方從軍用物資的調配,可能就會判斷一些事情。』就在他心中充滿疑惑的時候,一個細節讓他的疑慮又增加了幾分。
收工時,有人說『那個線,那個什麼東西沒藏好』,有人回答『我已經藏好了』。『藏』這個詞讓老張意識到對方可能並非科研人員,反倒是其所作所為裡有點不可告人的東西,他突然想到了間諜。
老張是經過專業培訓和正規考試纔獲得導游資格證書的,並且已經工作了十幾年,每年的崗位培訓都包含安全教育的內容,這使他具備了一定的判斷能力。但如果僅僅根據以上這些疑點就認定對方是間諜的話,未免太過草率。於是,機警的老張決定試探對方一下。在完成當天下午的測量工作後,老張送大家回酒店的途中,故意改變了行車路線,借此判斷對方對當地的了解程度。沒想到,中年女子在車上立馬就急了,出聲詢問,老張以『抄近路』為由打消了對方的疑慮。
這麼偏僻的山路,本地人知道的都不多,這些人怎麼會如此熟悉?就算是搞科研,也是和地方相關單位對接,不可能把路線都搞清楚。疑心對方是間諜,老張晚上回家後怎麼琢磨都覺得不對勁。
及時舉報獲獎1.5萬元
在普通人看來,間諜通常只出現在影視作品中,離自己的生活很遙遠。老張拿不准對方究竟是不是間諜,如果他去報案,會不會因此而鬧出笑話呢?但如果就這麼置之不理,他所看到的種種疑點又無法解釋。權衡利弊後,他覺得就算是一場誤會,也要搞清楚究竟是怎麼回事。
撥打12339舉報電話後,老張對接線民警詳細講述了自己所發現的疑點。國家安全機關非常重視,並對他的舉報給予了高度肯定。後經過國家安全機關調查確認,老張提供的線索屬實。
這支所謂的『勘探隊』,涉嫌竊取我國重要軍事秘密,老張憑借自己的細心和警惕,發現了一個潛在的安全隱患,也正是由於之前所接受的安全教育,使得他選擇了撥打12339舉報電話。
對於老張在這件事情上的突出表現,國家安全機關為他頒發了獎狀,並獎勵人民幣1.5萬元,也希望有更多人留意身邊可疑的人或事,繃緊保衛國家安全這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