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會人員在討論中。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陳鳳莉/攝
一個17歲的少年舉起斧子,砍死了自己的親生母親,並將母親的屍體埋在自家院子的雞圈裡。讓他揚斧砍向母親的仇恨,是母親兩年多的家中『囚禁』。當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公安分局鎮江路派出所副所長、溫心計劃公益創新平臺創始人康龍講述這樣一個案件時,很多人唏噓不已。
7月28~29日,第四屆中國(青島)青少年心理工作先鋒論壇在青島舉行,來自上海、廣州、成都、濟南、青島、香港、臺灣、新加坡等地的近百位青少年心理、法治服務實務工作者,圍繞青少年心理問題、預防青少年犯罪等話題開展了主題演講和討論。
到底該怎樣避免這樣的悲劇發生,如何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康龍的講述引起了與會人員的思考。在康龍以及很多人看來,這原本應該是一個可以避免的悲劇,如果在少年成長的過程中有人關注他的心理問題和家庭問題,如果有人可以幫助他……
犯罪的背後問題重重
作為和檢察院合作的第三方,康龍團隊負責這個少年被起訴前的調查評估工作。在與少年的深度交流中,他了解到了少年弒母背後的一些問題。
『孩子從小常常挨打,對父親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手裡的皮鞭。母親強勢,對其管控很嚴。初中時,因為怕他出去玩,每次上學他母親都偷偷跟著他,這讓他在同學面前覺得「很沒面子」。孩子想要出去打工,母親多次拒絕,並把他關在家中。』越來越多的事情讓少年積累了太多負面情緒,最終導致悲劇的發生。
『那天,他用斧頭劈死了自己的母親。』在後來翻看現場照片時,那種慘烈讓康龍著實吃了一驚,『相當殘忍,想象不出來是一個孩子對一個母親做的事情』。
在案卷裡,少年承認殺死母親,但表示那是當時頭腦一熱的結果,自己乾了什麼都不知道。但在康龍的調查中,事情遠非少年說的那麼簡單。
『他其實什麼都知道,當他一斧子把母親砍倒在地後,停了一分鍾,他又跑過去砍了第二次,因為他「怕媽媽會醒過來,看到是自己乾的」。殺了母親之後,他還進行了簡單的掩埋,然後逃亡。』康龍說。
在康龍看來,這是長久的病態親子關系導致的情感淡漠,在出事時呈現出異常心理,『因為他原本不用殺死母親,母親也並沒有真正意義地囚禁他,想跑的話自己跑掉就是了。』康龍想到了當年的馬加爵,當時的異常行為與這位弒母少年一樣,原本不必發生。
在現實生活中,沒有那麼多的青少年極端犯罪,更多的是讓家長或學校頭疼的不良行為,這些行為與犯罪行為一樣,都讓人難以理解。
『大人不明白孩子為什麼會變成「壞孩子」。』但康龍似乎理解了這些罪或錯背後的問題,『他們在犯罪或犯錯之前大都經歷了心理的變化,那些來自家庭、學校或者其他人的壓力和問題讓他們慢慢脫離了生活的正軌,直至犯錯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