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社會熱評
搜 索
少年弒母案背後問題重重 該如何拯救悲劇中的孩子
2017-08-02 09:13:54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不只是讓他們認罪,更重要的是悔罪

  認罪,卻並不悔罪。在和很多犯罪青少年接觸的過程中,康龍發現了這樣的問題,『表面上因為外界的壓力認罪,但事實上並沒有真心悔過,很容易導致二次犯罪。』在康龍看來,這是很可怕的事情。

  在這個少年弒母案中,同樣也存在這種情況。

  『孩子承認殺母,但我覺得讓其從內心真正認識到自己的罪責纔是最重要的。』康龍說。

  這一點,安徽警官職業學院心理學副教授、安徽省合肥市心理諮詢師協會副會長姚峰也注意到了。

  姚峰也曾跟蹤走訪過犯罪的青少年,試圖剖析這些孩子犯罪的真正原因,『很多是因為父母的教育管理問題導致輟學,進而走上犯罪道路。他們本質並不壞,在跟他們交流的過程中,一些人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但還有一部分人,認錯卻不是發自內心的,在與社工的交談中,可以看出來是出於功利的目的,希望能幫助講好話,盡量得到緩刑或者免於刑罰,而自己完全沒有負罪感。』

  在姚峰看來,這樣的孩子光靠外界的法律制裁,顯得很無力。他覺得一個人格健全的人,做了一些傷害自身、他人、乃至社會的事情後,總會有負罪感,無論法律是否制裁。『但如果沒有負罪感,或是開脫後負罪感降低,不能真正悔罪,那麼二次犯罪的幾率就會大了很多。』

  讓這些孩子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這是康龍在平時的青少年心理問題矯治過程中要達到的最終效果。

  『要做到這一點,首先你得能夠與他們對話,讓他們認同你,信任你。』這一點,恰恰是在他們和父母之間缺失的,很多孩子也正是因為這一點纔漸漸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他幫扶過一個早戀的男孩子。在發現其早戀後,父母的反應是:打!但這非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讓男孩更加逆反,最後乾脆帶著女孩『私奔』到網吧好幾天。

  康龍接觸這個孩子的時候,並沒有急於否定他,而是認真平等地與其交流,給予理解、陪伴和安全感,努力找到和他有共鳴的點,在心理學上,這被他稱作『合適的調頻』。

  『我不跟他說早戀問題,而跟他探討以後的人生規劃,學習生活當中所面臨的困惑等。讓他自己講述,其實他會意識到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最終這孩子卸下了心理包袱,早戀也成為他自己口中『很傻的事情』。

  傾聽,這是姚峰在與犯罪青少年溝通的過程中常用的『手段』。『不要去教育他們,要做好一個聽眾,給他們一些提示,讓他們自己去講述自己的成長歷程,包括為什麼會走上犯罪道路,犯罪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念頭,然後再回過頭去看犯罪本身這件事。』他說。

  在姚峰看來,一定要讓孩子們說話,理解他們,而不是進行單方面呵斥教育,避免『家長式』的單向溝通。『很多孩子最後都能反思,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說到自己犯罪,說到自己的父母,一些孩子會抱頭痛哭。』

責任編輯: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