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焦點新聞
搜 索
家政市場『野蠻生長』 吸引高素質從業者須除管理軟肋
2017-08-04 10:48:59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家政市場有『硬傷』

  對保姆的職業約束幾乎為零,全靠個人道德自覺,很多僱主只能碰運氣

  杭州『6·22』案件中,導致僱主家4人葬身火海的保姆有賭博和盜竊案底,這樣的人竟然仍能通過中介公司的篩選成為住家保姆,令很多僱主心驚肉跳。還有報道稱,青島一戶人家通過中介找到的保姆不主動出示健康證,被要求體檢後查出梅毒,而此時她已貼身照顧僱主家的嬰兒幾個月……

  北京市華泰律師事務所律師張嵩磊表示,這些案件不只是中介公司用人不慎那麼簡單,更折射出家政服務市場『野蠻生長』的現狀,這也是好保姆難找的深層原因。

  首先,家政行業需求量大、門檻低,很多公司只想著盈利,篩選考核機制只是『擺設』,招進來的保姆魚龍混雜;崗前系統培訓敷衍了事,導致員工素質參差不齊。北京市西城區一家中介公司表示,雖然招收保姆時會看健康證,但證件有效期是一年,過期之後要保姆自己去補辦,公司既不負責提醒,也不定期抽查。

  『有些中介更過分,還給保姆辦假證明,幾百元就能搞定從業資格。家政人員的職業約束幾乎為零,全靠個人道德自覺,想找個好保姆只能碰運氣。』張靖說。

  其次,監管缺失,沒有部門或機構對家政公司進行實質性資質審核。張嵩磊介紹,市面上的家政機構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家政服務公司,與保姆簽訂勞動合同,與僱主簽訂家政服務合同。出現問題,僱主與公司直接溝通。另一類是居間服務公司,只負責把保姆介紹給僱主並收取一定中介費,最終簽合同的是僱主和保姆。但無論哪類公司,都缺乏上層監督,普遍資質不足、證照不全。

  雖然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已在2015年出臺《家政服務母嬰護理服務質量規范》和《家政服務機構等級劃分及評定》,但現實中這兩個規定形同虛設,中介公司只在工商部門完成注冊登記便可營業,其資質如何,基本無人問津。由於各方監督力度較弱,導致『黑中介』大量存在。有些中介甚至直接告訴僱主:『先交中介費,我這兒有的是人,總有一款適合你。出了問題,大不了賠你點錢。』

  另外,行業不規范,導致僱傭雙方維權不易。按照法律規定,實行員工制的家政公司必須給保姆上社會保險,作為補充保障,還可為僱主和保姆投商業保險。但實際上,很多公司都在打『擦邊球』,前述北京西城區的那家中介就表示是否給保姆上社會保險純屬自願。

  於海指出,沒有保險,保姆的權利很難得到保障。『比如,為僱主擦玻璃時摔傷致殘,誰來負責、怎麼賠償,會變成一筆糊涂賬。對僱主來說,如果壓根沒跟保姆簽合同,一旦出問題很難維權。』於海認為,制度缺位、監管乏力這些『硬傷』,為家政服務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埋下重重隱患。

責任編輯: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