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易行難車位共享還要邁過三道坎
雖然『共享停車』的理念正在普及,但具體到實踐上,還有不少挑戰待解決。
首先,協調存在較大難度。北京朝陽門街道辦事處相關人士表示,該區域內具備停車資源的單位,大多數是國企總部和市級單位,出於安全考慮,這些單位對向社會開放共享停車資源存在為難情緒,協調難度較大。
『車位共享不像車輛共享,後者只要車主同意就可以了,而前者還需要與小區物業進行溝通,以免影響他人生活。』ETCP副總裁朱凱表示。而上海的指導意見也提到,全體業主共有的住宅小區開放內部停車設施,要通過業主大會決議。
其次,信息化改造需要一定費用。車位共享,並不是只要把車位拿出來就可以了。還需要對傳統的停車場進行改造,將車位信息接入雲端,並通過各類APP接觸消費者。
『共享停車的基礎是智慧停車。』朱凱說,包括閘機、收費系統等軟硬件在內,一個停車場的改造費用從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如何分攤這筆費用,需要各方進一步協商。
此外,安全管理的責任也在加重。根據行業數據,在進行信息化改造並接入移動互聯網平臺後,一個停車場的車位利用率可以提高30%。但車流量的增加,也意味著安全管理責任的加重。
記者在上海交大停車場了解到,對外開放後,停車場在入口及地庫都配有充足的值班人員進行安全管理,以免產生道路堵塞或剮蹭事故。北京建工三建公司表示,內部停車場向周邊居民開放後,專門昇級了監控系統,以確保能看到停車場的每一個角落。
共建共享需要政府社會居民合力
共享模式的出現,為緩解『停車難』提供了有益嘗試。
其中,市場調節是『共享停車』的重要驅動力。北京光大大廈相關人士表示,公司很早就對停車樓的『錯時停車』進行了探索:工作日白天供寫字樓用戶使用,工作日夜間(18時至次日7時)和節假日全天向周邊居民開放,每個車位收費300元/月。此舉既緩解了周邊居民停車難,又避免了資源閑置,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朱凱告訴記者,通過投資停車場的信息化改造,停車類APP可以從車位利用率上昇帶來的增量收入中獲得一定分成。此外,還可以探索廣告業務、汽車租賃等多種盈利模式。
企業願意探索,也需要車主的配合。上海捷停停車管理有限公司經理湯傳碩表示,共享資源的開發利用,涉及很多細節。例如,夜間空閑的車位白天要還給業主使用。遇到車主超時停車,系統會提前發送提醒短信。如果車主多次超時停車,會被系統扣除信用分。社會誠信體系的建設,是資源共享的一大關鍵。
政府方面,各地紛紛開展的立法工作為『共享停車』提供了基礎保障。北京市交通委停車管理處處長穆屹認為,推進共享停車,可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整合能力,通過建立公共信息管理服務平臺,整合城市的停車資源。對停車規劃、投資、建設、驗收、運行、執法等多個環節,要做到信息摸得清、問題解決准。
『這樣做的核心,是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穆屹說,停車問題錯綜復雜,涉及多部門、多利益群體。要以停車公共信息管理服務平臺為載體,做到政府引導、市場運行、市民受益,這是共享停車未來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