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趙佶《文會圖》(局部)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此詩是晚唐詩人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寫於大唐會昌五年(845)的重陽節。那一天,杜牧尚在池州刺史任上,詩人張祜來拜訪,二人是同病相憐——都是黨爭牽連、懷纔不遇的遷客。杜牧曾是牛僧孺掌書記,一度擢昇監察御史,後卻屢屢外放;張祜也是失意之人,其三百首詩作曾獲皇帝御覽,卻不得一官,只好以處士自況,流落淮南。杜牧對其一見如故,曾寫詩贈他:『何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
兩個流落他鄉的詩人,在重陽節相聚,在江邊痛飲,登高望遠,菊花滿頭,相逢一笑——從詩意來看,這笑容應是借酒澆愁的苦笑吧?
宋朝士大夫普遍喜歡在宴會上戴花,歐陽修『戴花持酒祝東風』(《鶴衝天》),黃庭堅『醉裡簪花倒著冠』(《鷓鴣天》),辛棄疾『插花走馬醉千鍾』(《定風波·暮春漫興》),都是宋朝士大夫頭戴鮮花、手持酒杯的寫照。
這種活動不同於唐朝官員『宮廷賜花』的朝堂禮制,而是士大夫私生活的約定俗成。如果這般現象出現在禮法森嚴的明清二朝,是一定會被視為傷風敗俗之舉的。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