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知識需自然准確地傳遞給兒童
『當一個身體器官的科學名稱都不能從大家嘴裡說出來,這個器官的結構和功能能得到正確的描述嗎?能夠得到很好的尊重和保護嗎?當一個孩子遭受性侵害,他連什麼地方被觸摸都描述不清楚,如何得到有效保護?』對於這次被網友廣泛關注的二年級『身體發育』單元中『我從哪裡來』的內容,五年級『性別與權利』單元『預防兒童性侵害』主題中的內容,課題組回應中表示,我們希望性知識能和其他科學知識一樣,被自然、准確地傳遞給兒童,讓兒童感覺到認識陰莖、陰囊、陰道、子宮等生殖器官,跟認識身體的其他器官一樣,懂得這些器官很重要,一定要保護好。
課題組表示,事實上,孩子在我們的性健康教育課上能自然、大方地說出生殖器官的科學名稱,而且年齡越小越自然。國際國內的性教育經驗表明,讓兒童說出生殖器官的正確名稱,了解到自己誕生的過程,有利於兒童樹立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意識。
而這一觀點也得到了網友的印證。一位叫『滴滴打笛』的網友曾兩次前往北京市郊的進城務工人員子弟學校旁聽性教育課程。藍天豐苑小學的一位老師告訴她,越小接觸性教育的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顯得越坦然:『我們給一年級孩子上課的時候,就教他們認識生殖器官,而孩子們就會像認識別的人體器官一樣看待生殖器官。但是我們給五年級的孩子上課的時候,就會有女孩子不好意思,然後男孩子在偷偷竊笑。』
網友截圖不完整未能准確表達教材真實意思
課題組說,在這套讀本中,根據兒童學習特點,我們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傳遞知識和培養兒童相關生活技能。但『一些網友和媒體在討論中使用的截圖是不完整的。』
據課題組介紹,這套性健康教育讀本基於校本課程教學材料設計,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每個年級分上、下冊,每個學期六課時。在內容上,依據《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相關內容要求和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的六個關鍵概念,設計了家庭與朋友、生活與技能、性別與權利、身體發育、性與健康行為和性與生殖健康六個單元,內容涉及兒童性發展的各個方面。從2010年開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陸續出版《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目前出版到6年級上冊。現在這套讀本在北京市的18所民辦打工子弟學校作為性健康教育校本課程教學材料使用。
課題組在回應中強調,目前大家看到的這些內容,已在實驗學校經過了九年的教學試驗。九年來監測到的數據表明:教師經過系統培訓,能夠勝任性健康教育教學;性健康教育對學生的成長產生了積極影響,學生非常喜歡上性健康教育課;絕大多數父母支持學校開展性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