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社會萬象
搜 索
北大教授講述寶藏背後:盜墓賊手上可能是假文物
2017-03-23 10:45:04 來源:華西都市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齊東方在考察山西雲岡石窟窟頂遺址現場。圖/社科院考古所

  一艘阿拉伯商船,滿載著中國的貨物從揚州出發,在印尼觸礁沈船。後來被德國人發現,打撈起來,最後被新加坡整體買下,再由好奇的由美國人拍成紀錄片又出了書,將它的故事傳播到全世界。

  在揭開誘人的寶藏之謎以前,齊東方常常以上面這段話歸納寶藏的主人——『黑石號』沈船一生的境遇。而它的境遇正折射出千年以來人類海洋貿易的多姿多彩。

  3月的一個陰冷的周末,北京大學考古博文學院教授齊東方來到成都博物館,以『海上黎明』為題向觀眾介紹了當下海洋絲綢之路的考古新發現。成都博物館地下講廳的外春雨簌簌,講廳內500多人濟濟一堂,聚精會神的聽著齊東方講述在印尼海港,此生最熱的一次現場考古。齊東方飛快的講述著數十萬文物重現人間的經過,一張張幻燈片隋唐銅鏡、長沙窯、唐青花、金銀器、玻璃器……夾著東南亞的果香和海風撲向猝不及防的內地觀眾。

  然而,他們沒想到除了寶藏,齊東方即將告訴他們一個更大的秘密。

  百姓的口味

  『春水春池滿,春時春草生。春人飲春酒,春鳥鳴春聲。』

  1200多年前,湖南湘江邊的一名窯工在瓷壺上描下這首質朴的唐詩。訂貨的大食(阿拉伯)客商喜歡充滿東方氣息的毛筆字,讓這個瓷壺有機會帶著江南春(微博)色跨越重洋,走進千萬海裡以外阿拉伯貴族的泥土房中。

  然而行程還未過半,客商的船便觸礁而沈。直到21世紀初,齊東方來到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的保管處,看到這個『春色』壺和它的同胞兄弟姐妹們,『我到那兒一看就暈了』,齊東方形容這次邂逅時說,『書架似得(展櫃),一個一個一個,一排一排一排,完好無損。這批完整的『黑石號』沈船出水瓷器,就是唐晚期長沙窯的傑作。

  長沙窯瓷器是特別的,從唐以來的『窯系』家譜裡,幾乎不見它的蹤跡。齊東方在各種文獻裡找來找去,只找到一句詩。但考古發掘出來活生生的長沙窯器皿卻在自述它的歷史,『長沙窯的瓷器是唐外銷瓷器裡面最主要的,同時也是由中國考古大規模發掘揭露(歷史)最早的一種(瓷器)。』

  齊東方介紹,過去對遺址發掘,很難發現好的東西。因為窯址留下來大部分是打碎的殘品。而博物館裡面能收藏一兩件就很不錯了。『黑石號』沈船上的『長沙貨』讓齊東方大開眼界。更重要的是,許多瓷器上有文字或是圖案。齊東方把上面的唐詩稱作『順口溜』,因為這些文字非常難得的反映了唐代百姓的意趣。

  『長沙窯制作的產品特別接地氣』,齊東方表示,『除了一般的紋樣之外,很多寫些字,很多都是當時的順口溜,這種順口溜老百姓比較喜歡,甚至題記,還有點帶游戲狀態。』這為研究一千多前中國社會的市井生活打開了一扇新的窗口。而上面的釉色,則對中國陶瓷工藝研究和色彩學有著重要的意義。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