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社會萬象
搜 索
北大教授講述寶藏背後:盜墓賊手上可能是假文物
2017-03-23 10:45:04 來源:華西都市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齊東方在青海都蘭遺址發掘現場。圖/社科院考古所

  知識體系的顛覆

  『黑石號』沈船上長沙窯、唐青花與江心鏡對舊有知識體系進行了補充和印證,但沈船裡成批文物帶來的問題遠比答案要多得多。

  從『黑石號』沈船出水的唐代邢窯白瓷中,有的底部寫著『盈』字,甚至有『進奉』的字樣。唐玄宗時期建『大盈庫』作為玄宗的私庫,存放各地貢品。器皿底部刻『盈』,即意為皇室專用。而『進奉』字樣就更加明了,按過去的研究便是向皇室進奉的貢品。但這個認知卻對沈船文物考察帶來困難。

  『有進奉字樣的這種瓷器,出現在一個商船上,尤其是往外國運的貨物上,沒有道理啊。』難道貢品也可以在市場上流通?齊東方覺得這當中的原因,無法按照過去的知識來推理。

  同時『黑石號』上還發現數百個半人多高的大罐子,長沙窯的瓷器被發現時就整整齊齊碼在這些罐子中。用齊東方的話說,這就是古代的『集裝箱』。本來唐代瓷器燒制技術已經很高,這些『集裝箱』的工藝沒有太多研究價值。直到齊東方通過一個印尼收藏家了解到當地人對這些大罐的認識。

  『印尼的一個收藏家自己的家裡收藏的這些,』齊東方說,『我英語很糟糕,只會一點,我那一進這個屋,我突然想起一個來:My GOD!』

  不大的屋子裡,各式各樣的大罐子滿滿當當,一直從地上擺到牆上的壁櫃裡。後來齊東方纔知道,當地人十分喜歡這些大罐,甚至買櫝還珠,不要裡面商品只留罐子。

  原來當地的部落把大罐作為尊貴的神器,有的放在門口,有的在嫁娶派上用場,『酋長死了,還用它裝骨灰』。就這樣一種物品通過貿易來到另一個地區,改變了原來的用途,被賦予新的含義。除了『集裝箱』罐子,在海上絲綢之路考古中發現的類似情況還有很多。齊東方解釋,這裡面有誤讀,也有轉化,這也是海上絲路考古中一個亟待研究的文化課題。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