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賊的假算盤
比起精美的瓷器,齊東方更喜歡這些髒乎乎的大罐子和並不起眼的伊斯蘭陶。他認為這些物品更說明問題。然而現實卻無法給予齊東方更多的空間對它們進行研究。
目前,海外有三艘沈船的出水對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有重要意義。分別是1998年印尼勿裡洞發現『黑石號』沈船,2003年印尼爪哇發現井裡汶沈船、還有1975年在韓國發現的新安沈船,這三艘船上出水的數十萬件文物,正逐漸拼湊出從公元9世紀開始到公元12世紀之間,中國與海外諸國之間海上貿易往來和文化互動。
其中新安沈船由於學術界的早期介入,被研究和宣傳的最為徹底。『黑石號』沈船經歷一番周折,也總算整體被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收藏,然而被稱作『海上敦煌』的井裡汶沈船最後結局卻和陸上敦煌一樣無奈。據齊東方了解,井裡汶沈船出水近40萬件文物目前已經四散。
即便如此『黑石號』的研究依然進展緩慢,其中原因之一就是『黑石號』所謂的『搶救性打撈』只是一個商業行為。『考古和打撈是兩回事,考古就要按照考古學程序進行調查』。拿唐銅鏡來說,如果是考古式打撈就一定得交代這個銅鏡出現在沈船的哪個部位,它的旁邊都是什麼。這些問題同樣出現在陸上的考古發掘中。
『電視裡面這兒賽寶,那兒賽寶,這個東西多麼值錢。考古的無動於衷。(因為)我們考古的都知道,經過文物普查,早就知道(下面有寶藏),但是不去挖,主要是(出於)保護的意義。』
此外,齊東方表示,墓葬中的物件,一旦被盜墓者拿走,『就沒有價值了』。在引起軒然大波的『曹操墓』認定問題上,有民間人士就指考古隊從盜墓者手裡采集來『魏武王常所用慰項石』不能用於墓葬的認定。其原因也在於失去環境的文物,很難說明任何問題。
對於沈船文物的研究也是一樣。先要對整船上上下下,裡裡外外有一個整體了解,纔能分別對器物進行論證和研究。『對單個文物進行研究是一件危險的事情』,齊東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