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社會萬象
搜 索
一些社交電商異變背後:零售好機會還是傳銷新外衣
2017-08-29 10:19:03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制定行業標准趕不上變化速度

  屢屢出現的社交電商涉嫌傳銷事件不僅讓一些消費者及其家人受到困擾,也給社交電商行業未來的發展蒙上陰影。

  中國互聯網協會微商工作組發布的《2017中國社交電商和微商行業發展報告》顯示,社交平臺已成為消費者網購的一個渠道。以社交電商的一個代表微商行業為例,2017年微商行業發展規模預計將達6835.8億元,從業人數將達2018.8萬人,可望保持超過85%的高速增長。社交電商甚至被業內認為可能是電商發展的下一個方向。

  《2016移動社交電商用戶消費行為報告》顯示,移動社交電商用戶流量分布集中度較高,63.1%的流量來自朋友圈分享,23.79%的流量來自於群聊,單聊佔比12.71%。報告認為,這種分布契合了『以微信為代表的移動社交產品,帶領電商進入了3.0時代』的行業現狀。

  憑借去中心化、多流量入口、特定消費場景精准匹配消費群體等特點,社交電商的營銷成本大大降低。但若處理不好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就可能失去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事實上,市場監管部門已采取不少措施治理社交電商領域涉嫌傳銷的亂象。除浙江工商部門近期針對雲集微商的巨額罰款外,7月28日,工商總局還印發了《關於做好近期打擊網絡傳銷重要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加強對所羅門矩陣、中券資本、摩能國際、中貝蛋業、旅爸爸等涉嫌網絡傳銷案、事件進行摸排,加強監控,適時、視情會同有關部門采取相應處置措施。

  與此同時,監管部門也在研究對包括微商在內的社交電商的管理辦法。據媒體報道,8月21日,國家工商總局網絡商品交易監管司韋犁副司長一行到深圳市考察微商發展與監管工作,考察組一行到騰訊網總部實地了解微商發展狀況,就如何促進微商發展與管理等問題,與企業相關負責人進行了深入座談和交流。

  於立娟表示,最近出現了不少問題,監管部門也在研究管理制度。但由於互聯網高速發展,制度建設面臨挑戰。一是網上行為更加私密,發現案件比較難,往往要依靠消費者投訴舉報;二是不少事件通過網絡裂變,發生速度太快,監管跟不上;三是有些違法微商把信息傳播和交易行為切割開。比如在微信上交流,但在其他渠道交易,導致違規行為碎片化,難以舉證;四是工商等管理部門是區域化管理,而很多違規事件通過互聯網跨區域實施,給監管提出更多挑戰。

  據於立娟介紹,今年,社交電商行業標准《社交電商經營規范》的起草已經啟動。這部行業標准的制定,將對推動行業健康規范發展、保護消費者和企業合法權益起到重大作用。

  她透露,該標准起草工作大概需要10~12個月完成,與一般行業標准通常18個月的起草周期相比,速度已經很快。但是,社交電商領域的發展和變化太快,她感覺制定行業規范和標准的腳步總是差一截兒,還需要在各方的努力之下盡早完成。

  對此,趙佔領建議,在專門的行業監管制度規范尚未出臺的情況下,工商部門的行政監管責任重大,應加強對社交電商模式的合法性的監管。

  李旭也提到,為規范社交電商,執法部門應早發現早預警早查處,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傳銷組織黑名單等,避免老百姓卷入傳銷組織。

  (應采訪對象要求,朱峰、趙星、王麗為化名)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責任編輯: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