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由』是『出逃』的原因之一
做直播、開網約車……在數字經濟的催生下,靈活就業為年輕人開闢了就業新思路。國家統計局披露,截至2021年年底,我國靈活就業者已達2億人,相比於約7.5億的總就業人口,靈活就業人員佔比已經超過四分之一,其中不少人是從工廠『逃離』的。
爭分奪秒送快遞、風裡雨裡送外賣……『薪資少、工時長、強度大』纔是不少年輕工人離職的重要原因。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周廣肅認為,作為新興產業,數字經濟的勞動生產效率及其創造的經濟價值可能讓許多傳統行業『黯然失色』。比如,不同統計口徑顯示,外賣騎手平均月薪在4500元至5000元之間,多的甚至上萬元,更遑論網絡主播等。
『不自由』也是許多年輕工人『出逃』的原因之一。全國人大代表、北汽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汽車工人吳端華表示,當代高學歷年輕人的就業觀念、就業意願正在發生重大變化:一份時間自由、環境自由的工作,遠比『機械、重復、價值含量低』的一些工廠工作有吸引力。
『藍領』短缺,已經成為不少企業的燃眉之急。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在山東青島等地調研時發現,許多制造業、外貿企業在『瘋狂招人』,甚至有家2000多人的企業專門僱用了11家中介公司幫忙招聘。而另一方面,城鄉就業壓力增大,不少勞動力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對於這種就業結構錯配的現象,吳端華認為,這是因為藍領人群與崗位需求之間長期存在信息不對稱、人纔結構不匹配的問題,嚴重阻礙了就業效率。他認為,我國藍領群體普遍存在低學歷、低技能現象,尤其是農民工群體缺乏系統的培訓和學習,與制造業昇級所需的崗位技能並不匹配。這也是工廠『招工難』的重要原因。